1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我不愿意嫁!你怎么能拿女儿做人情呢?”

风沙漫天的沙漠里,年轻的玉珍一直在哭喊,可父亲还是强硬拒绝:“闺女,别哭了,我也是没有办法,咱家是穷,可违背诺言的事更不能干,这个婚你是必须要结的!”

父亲寥寥数语就把玉珍退婚的希望打破,她不得不哭着跟随他走向沙漠深处。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1985年,中国经济还没有那么发达,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还尚在探索阶段,婚姻没有太多的自由性。

农村姑娘殷玉珍就在这一年被父亲敲定了婚姻,并于同年被他送去了中国西北——长年风沙漫天、人烟罕至的毛乌素沙漠!

出嫁之后,她曾怨恨命运不公,痛诉父亲的铁石心肠,多次要逃离沙漠,却在丈夫的痛哭声中软下心肠,誓与风沙对抗到底。

终于,她在15年后凭借自己改变了这里,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有女初长成

殷玉珍家里兄弟姐妹总共有六个,她排行老四,虽然是女孩,但向来被父母和哥哥姐姐保护着,幸福有爱的家庭氛围也养成了她坚韧聪慧、勇敢自信的性格。

时间一转,19年过去了,殷玉珍也在村子里健康快乐地长大,任谁看了都喜欢这个大姑娘。

长长的辫子,圆圆的脸庞,一双灵动黝黑的眸子盛满青春的热情和活力,19岁的殷玉珍长相俊美,干活麻利,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勤劳能干一直是她的标签,也是村子里众多青年心仪的对象。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每个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纪都会充满幻想,殷玉珍也不例外,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有时也会思考父母会给自己选择怎样的丈夫,想着想着便满脸通红。

此时幸福的她哪里会想到,自己最敬爱的父亲会将自己送到人迹罕至的荒漠中?

放牧、种地、养家糊口……这就是当年中国西北农村男人的日常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殷玉珍的父亲殷风军就这样把自己的6个子女拉扯大。

即使家庭清贫,父亲仍然教导孩子们要重情义、守诺言,一定要做好勤劳朴实的庄稼人,这也是玉珍从小将父亲视为榜样的原因!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一日,殷风军照旧去沙漠里放牧,以期多挣些钱来补贴家用,谁知竟遇上了罕见的大风暴,沙粒遮挡住了他的视线,根本辨不清方向,狂风阻挡住了他的脚步,使他在沙漠中寸步难行。

危急之中,一个陌生人的出现救了他的性命,也是这次偶然让父亲决定了玉珍一生的归宿。

救他的人家姓白,一直生活在毛乌素沙漠中以放牧为生,一家人都热情豪爽,白恩人更是和玉珍父亲成为知己好久。

此后他每每路过此地,都会和救命恩人寒暄喝酒,多次热情交谈之后白老的脸上总是显出淡淡哀愁,说话间叹气声越来越多。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殷风军一再追问,终于了解到原来他在发愁自己儿子白万祥的婚事,由于地处偏僻又家境贫寒,没有姑娘愿意嫁到白家来,也因此自己的儿子都熬成大龄青年了也未曾婚娶。

听到恩人这样说,殷父脑子一热就许下诺言,要将自己的四女儿玉珍嫁到白家,此时的玉珍怎么也想不到父亲在没有和自己商量的情况下就为她配婚。

酒醒之后,殷父也曾怪自己冲动,但已经答允的事如何能改,更何况,白老是救了自己性命的恩人哪,就算再舍不得女儿受苦,也不得不成全这桩婚事。

回家之后,殷父告知玉珍自己已经给她许婚,并极力夸赞这家人如何善良,如何热情,白万祥如何踏实,如何可靠,一向对父亲充满敬意的玉珍也抱着些许期待跟随父亲走上出嫁的路。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几件衣服,一个柜子就是玉珍的全部嫁妆,玉珍坐在驴背上,父亲引着她一步步向沙漠深处走去,此时玉珍才反应过来,父亲这是要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啊!

这就是自己一向敬重的父亲吗?!她哭,她抗拒,但任凭如何也改变不了嫁人的结局,玉珍只能在如花的年纪和风沙为伴。

越往丈夫家走,她的心情越沉重,直到看到自己的“新房”,她第一次崩溃了。

这根本不能称之为房子,只能用地窖来形容,玉珍想要进去还得把外面的沙子扒开,屋里的摆设更是简陋,一点属于新婚夫妻的红色都没有,摆件更别提了,也就只有锅碗瓢盆。

看到这个场景,她控制不住地怨恨父亲,“他怎能为了守自己的诺言搭上我的一辈子?”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从那以后父亲在她心里的形象崩塌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怨恨,心里的痛苦加重了生活的负担,玉珍在沙漠生活的每一天都分外艰难。

没有邻居,没有朋友,玉珍每天面对的就只有自己沉默寡言的丈夫,除了保证自己的基础生活,玉珍还要想办法对抗风沙。

在沙漠生活之后,时间仿佛变慢了,日子漫长而寂寥,她不知道要怎样过好未来的几十年,她也曾想过离开,可那个年代的女人本就没有更多的选择性,更何况还有父亲和丈夫这两个男人拦着,她不得不接受这一切。

接受不代表屈服,而是抗争的开始,她当时就暗下决定,自己一定要改变,要在沙漠中建出绿色家园。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她不再一遍遍哭诉,甚至不去回想自己是如何嫁人,把对父亲的怨恨掩埋,一心只想要幸福,即使风沙能遮盖房屋,却挡不住自己想要抗争的心。

当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十几年之后自己竟能当上人民的榜样,可殷风军却没有看到这一幕,也许是愧疚,也许是心疼,玉珍嫁人后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便撒手人寰。

玉珍虽然心痛,却还是对父亲的行为难以释怀,毕竟父亲是自己当下困顿生活的始作俑者。

直到过了二十多年,她看着自己的孩子终于理解原谅了父亲,但那时已经物是人非,父亲去世很久了。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种树抗沙之路

决心留下来之后,玉珍心里有了主意,她要种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要周围的土壤都能长出作物,要做出防护林,要为了自己的家、人民的家而努力。

说干就干,她和丈夫商量之后,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羊换回了600棵树苗,他们一步一步背回来,一棵一棵亲手种上,纵然辛苦,但有绿色就有希望,看着刚栽好的600棵树苗,玉珍松了一口气。

她的生活逐渐有了盼头,每天不是浇水就是盯着这些树苗,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然天总是不遂人愿,春去秋来,风沙肆虐,成活的树苗所剩无几。

看着为数不多的小树苗,玉珍难受极了,可骨子里的坚强一直支撑着她,短暂地伤心过后玉珍重燃希望,有活的就是好事。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却成为15年后沙漠变绿洲的基础。从那以后,她和丈夫的心里便有了两件事,一是筹钱买树苗,二是保证树的存活率。

从娘家借钱,去工地打工攒钱,两个人把所有积蓄都用在了买苗上,甚至就靠人力一趟趟地去运政府发的免费树苗。

肩膀磨出了血,鞋子一双双踏破,两个人的身体用到了极限,只为了心中坚持种树的信念。

慢慢的,玉珍看到了一些效果,树苗成活得越来越多,防护林小有起色,她心里安稳了许多,但还不够,这离绿色家园的构想还远得很哪!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种树的历程漫长又枯燥,但玉珍的意志并没有被消磨掉,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更高效、更快速地把沙漠变成绿洲。

这些年,种树之余她还搞起了养殖,养猪、养羊的钱也都投入到种树事业了,可居住环境实在太差了,一次次背树不要紧,种树的时间可不等人啊,于是她又想到修路。

在沙漠中种树,在沙土上修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她真的一步步实现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不回头,人们总想抓住些什么,可握紧双手的同时又总会失去些什么,玉珍同样如此。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这些年她种树、养殖、修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改善环境上,可自己的家庭、孩子总是很难顾及。

由于一直奔波辛苦,怀孕之后玉珍的身体也总是营养不良,怀孕了也没有休息过,每天照旧种树抗沙,以至于第一个孩子早产,第二个孩子殒命在种树途中,后面生育的每一个孩子都要先经过风沙的历练,才能降临到世间。

为了种树和照顾孩子能同步进行,玉珍将孩子用绳拴在不远处,避免危险的同时也能让自己专心种树。

她和丈夫饿了就吃点干粮喝点水,累了就躺在沙地里歇一歇,孩子和树苗都在如她期望一般沙漠里坚强地生长。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她有四个孩子,可每个孩子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妈妈温暖的怀抱,而是风沙、大树和孤独的童年,女儿三岁就会做饭,人还没灶台高,切菜、洗碗、烧火都要自己做,不知道被火烫到多少次……

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女儿一开始不理解她的行为,在小学作文中写“妈妈,我的心就像被螺丝钉扭着一样疼啊!我的妈妈啊,您什么时候才会想起我?”

在电视机前接受采访的殷玉珍听到这些话一直流泪,嘴上一直说愧疚,默默地拥抱自己的女儿。

可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才让毛乌素沙漠重见新绿,才成就她“治沙女王”的身份。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妇女变女王

寒来暑往,殷玉珍就这样在沙漠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曾经的不毛之地被染上了一层层绿色,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绿色家园,政府、商客也都一波波赶来,为她提供更多的机会。

15年后,人们再次进入沙漠腹地,杨树侧柏樟子松、云杉、沙柳、灌木随处可见,甚至还多了三条公路。

瓜果成熟,动物繁茂,这哪里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分明是众人幻想中的世外桃源,而玉珍自己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

在2000年,玉珍成为全国治沙标兵,两年之后获得“中国十大女杰”的称号,05年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她林林总总获得了国内国外共八十多项名誉,还被国家领导人接见,成为毋庸置疑的“治沙女王”。

此时,玉珍也从一开始的不被理解变成众人心中值得尊敬的人。是啊,几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劳苦,只为了那不知是否能实现的念头,精神紧绷了那么久啊,终于在那满眼的绿色中放松下来。

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玉珍,还将她视为偶像,小儿子在大学更是选择了园林绿化专业,要成为和母亲一样改善环境的人。

就在送儿子去大学的那天,玉珍看着孩子的背影难过不已,瞬时理解了父亲当年送自己出嫁的场景,他的内心该有多痛苦啊,就在这一刻,玉珍在心里和父亲和解了。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结尾

玉珍是伟大的女性,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上帝给了她许多酸涩不已的果子,她却酿出了美酒。包办婚姻、被困沙漠、常年与风沙为伴,放在他人身上可以说是悲剧的一生,玉珍却创造出美景、财富和幸福人生。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沙漠变绿洲之后玉珍并没有停歇,2022年的今天,她和家人依然在奋斗,带领沙漠里的更多人致富,将曾经的荒漠变成幸福快乐的家园。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我想玉珍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

985年,陕西女孩被迫嫁到沙漠几次逃离失败,15年后提名诺贝尔奖"

人一定要有理想,并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坚持不懈,将之视为一生的事业和目标;更需要有韧性,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多一次尝试,就多一条出路。

只有做得如此,方能如玉珍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沙漠变为绿洲,从农村走向世界,最终从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走上联合国被世人皆知。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qiming.com/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