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上午大号记忆承载的文章,关于财富是怎么来的,引起了比较广泛的讨论,精选留言的极限只有100个,没一会儿就几百了,大部分人放不出来。
我从原始社会一直聊到当代,没有表现出消极的意思,很多人可能误解了。他们在用佛家的,或者道家的一些出世的观念来解读。
你看结尾就应该能看出来,我实际上是告诉你,如果你觉得众人皆醉,那么你就要把自己也灌醉。
因为醒也好,醉也罢,没有那么重要,那也只是人类的一种定义。
你站在上帝的视角下去看,无论你觉得自己醒了还是醉了,上帝都会觉得你还是醉了。
我们怎么折腾都是海边堆沙子的小孩子,你堆也好,不堆也罢,在大海看来,无甚区别。
有的人堆城堡,有的人划水,就这点事儿。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我懂了,我又懂了。咱们懂不了的,我们陷在人这个躯壳内,注定是懂不了的。
我们所谓的懂,就是我觉得我懂了。有时候吵起来,无非是我要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就这点事儿。
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就那么点事儿,没那么复杂。
我为什么建议你把自己灌醉,就是不要让自己显得那么特立独行。
你想象一个场景,比如一群人都在喝酒,就你非不喝,如果说你是要当代驾司机把大家送回去,权且罢了,如果不是,那你岂不是在败兴?
明白我这番话么?有时候看似是你的事儿,其实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今天上午很多人都在问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想了解这事儿,反过来思考就行了,我们想想主动选择死亡的影响是什么。
咱们假设一个人,一个足够幸运的人,上帝没有给过任何痛苦,就是单纯的腻味了。
好比罗斯福请记者连吃四个汉堡的段子。第一个是饥饿,第二个是品尝,第三个是重复,第四个是厌倦。
假如这人就是对人生厌倦了,年纪轻轻选择自尽,会有什么影响?
当然有,首当其冲就是孩子,这会造成非常糟糕的负面形象。
作为孩子的价值观,会被这件事冲得支离破碎,会因此怀疑人生的意义,进而质疑很多事。
其次就是家人,然后是朋友,合作伙伴,乃至社会。
我们假如这个打比方的例子是个影视明星,作为个体,当然有选择的权力。问题是,代言产品的那些公司,那些围绕明星赚钱的人,就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
这是第二波。
第三波是社会讨论。社会一般来说最后都会把这类弄不清的事件归咎为抑郁症。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顶帽子?就是因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够对大家的伤害降到最低。才能防止更多人去效仿。
毕竟你都这么幸运了,你看你是大明星,你都这样,那你让别人怎么看待世界呢?
生命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一种体验。很多事情也许最后追究起来,就是对方腻味了。但是作为宣传口径,必须有个说法。
这个说法想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说,你怎么想是你的事儿,但是你不要破坏氛围。
《唐顿庄园》里面有个很有趣的镜头,伯爵的侄子,他不习惯于贴身男仆给他整理西装,他要自己来。
伯爵就私底下婉转的跟他讲,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什么意义,而是为了显得有意义。
你不让他给你整理西装,他就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他会觉得自己是无用的,是多余的。他就会沮丧就会不快乐。
给别人以意义,是一种最大的美德。
侄子听懂了,下次就不拦阻,由对方为自己整理西服,然后表示感谢。
我上午说得很清楚,如果非要追根溯源,我们人类也可以不需要这些仪式感,我们要礼服干嘛?要宴会干嘛?不需要的。
当初在山洞里围着篝火穿着树叶,挺好。后面的那些就是编织出来的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才是主体。大部分人就是为了编织意义,或者说为了让生活充满仪式感而在努力工作。
你非要讲,这个仪式感可有可无。
从情感上说,你否定了很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价值,荣誉感,成就感。
从利益上说,真没那么多人去消费,就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岗位了。
我们的标题是活下去,活下去有两个维度。
站在低维度上讲,根本不需要思考这事儿。大部分人一生当中都是得不到的状态居多,而不是过剩。
比如你小时候并不是万众瞩目的学霸,你长大了之后非常希望得到认可,希望大家尊重你,希望大家觉得你是更有出息的。
再比如你赚到的钱不足以填补自己的欲望,甚至连安全感也不可得。你希望有更多的钱,可以让自己对抗生活中的风险,可以让自己更有底气,更从容不迫,或者,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还比如,你有各种各样的,错过。等等等等。
这些都可以是你留恋红尘的理由,非常靠谱,而且非常容易就帮你摆脱所谓有没有意义这种无聊的纠结。
站在高维度上讲,即便你已经没有胃口了,可是为了不打断餐桌上别人进餐的愉快心情,你仍然可以装模作样的抿着酒,陪大家把这顿饭吃好,而不是提前离席。
我前面讲过,很多时候所谓的矛盾与分歧,只是你觉得别人比你好,你觉得。
幸福都是装出来的,如果你站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上去看。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姑娘,他妈妈觉得双方身份不符不同意,白居易做了很多事情。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他以为他妈妈拦阻是怕误了他的科考,他做到了。
可是他妈妈还是拒绝。他以为是担心他的仕途,于是发奋图强。30多岁就做了皇帝的秘书,可他妈妈还是拒绝。就这样一直对抗到37岁才第一次结婚。
白居易最后一次见到这个姑娘,她已经40多岁了,始终没有嫁人。白居易非常伤感,写过一首诗,千古传颂,就是长恨歌。
李隆基这种扒灰的,和爱情不沾边,白居易之所以写得那么感人,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故事。
而他之所以用情那么深,是因为他始终也得不到。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是朱砂痣,相处久了是蚊子血;得不到的是白月光,相处久了是饭粘子。
话说到这份上,应该释然了吧?
人无非有三种命运。
第一种像拉车的文三儿那样,他到老大不小了,才有机会进了一次全聚德,结果吃了个肚儿圆,值了,觉得这辈子真值了。
第二种像白居易那样,他可能到最后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可是,时间的酝酿,内心的想象,最后升华了,反而让他体会到更深刻的人生滋味。
第三种就是我们开始说的,有的幸运儿可能已经没胃口了,还是要陪到宴会结束,陪到大家尽兴。
你很难说谁比谁更幸福。站在命运的长河上看,都是随机数。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qiming.com/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