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与县委书记,谁才是一个县内的“一把手”?他的权力有多大?
“县”
“县为国之基,民乃邦之本”,自秦朝设立郡县以来,“县”一直是我国独特且重要的区划。

古代受限于生产力发展,民间流传着“皇权不下县”的俗语,但是如今,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行政机构的下沉,政府可以深入到每个民众聚居地,而县就成为连接“村”与“市”的桥梁。
在组织架构上,与乡镇不同,县有着完整的政府部门。县政府有财政能力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权,并且实行“党政分离”,对党委和政府进行分工、权力制衡,并以此提高行政效率。

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石。而县委书记与县长处在治理的第一线,是先锋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县委书记与县长,谁的权力更大呢?
县委书记与县长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治国理政的金科玉律——“郡县治,天下安”,县官也就成了备受最高统治者重视的一线官员。在现代,县委书记和县长就承担着这一重要职务。

对于不熟悉体制内关系的人,可能会认为“县长”的权力更大,毕竟头衔里带了“长”字,又是名义上的政府一把手。
县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人民政府首长,由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领导县政府的全面工作。
但是,真正掌握县内大权的,是党的县级地方组织负责人,县委书记。

县委常委全称是中国共产党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县委常委作为党的地方领导机构,在政治生活中是当地的最高领导机构,也是该县的集体决策机构。
三重一大事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原则上必须经过常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而县委常委会的召集权,就在县委书记手里,什么时候开会,讨论什么议题,都必须经县委书记同意。
而县长,则兼任县委副书记,协助县委书记主导政府工作。
另外,县委书记归省管理,但县长归市管理,在这一层也已经有了级别差距。
县委书记的权力
县委书记的总数不到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的1%,但是他们“权力大、责任大、影响大”。

首先,县委书记具有县域党政干部的人事任免权。人事权是县委书记最重要的权力,县干部想要得到重用或提拔,需要和县委书记建立良好联系。
其次,县委书记领导全县党政部门。这一权力体现在县委书记能够对党政部门人事、财务、资源和政策的调动配置上。

- 实践性权力。县委书记对于治理手段、事务和人事都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项目落地、具体操作对象等等事宜,都由县委书记决定。
此外,县委书记还有主持会议权(即主持县委工作、召集、主持县委常委会等)、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临时处置权,以及管理教育权等。基本涵盖了县政府事务的方方面面。
而从晋升来讲,省市两级提拔干部,县委书记也是优先考虑人选。

不过,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身处基层,肩负民生任务,面临名利诱惑,领导干部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专注起名30年,已为30000+宝宝和10000+企业店铺赋予美名,大师微信号:stc383,如需大师人工起名,可以加微信,备注:VIP,否则不加!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qiming.com/12046.html